一蓑烟雨任平生 ——陈千亮老师速记

admin 墨池网摘 2019-12-04 316 次浏览 没有评论

作者:金庆伟(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“向南的温度”)
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,侣鱼虾而友麋鹿,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古往今来,几人若苏东坡,在天地间逍遥,寄情于山水,往来于庙堂和江湖间。拿苏东坡来说陈千亮老师,很多人可能会不苟同,这就如同《逍遥游》中拍动垂云之翼的鹏鸟笑畅游北海的鲲。行走江湖人间,方式自有不同,若论成就,陈老师当然不能和苏东坡比肩,不过若论对待生存的哲学和达观的状态,却有颇多谋合之处。

遇见千亮老师,我总会想起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中苏东坡蜉蝣于天地且歌且行自在逍遥的生命状态,虽然陈老师不吃肥肥的让人咽口水的东坡肉,也不会与和尚佛印大雪之夜泛舟河上,邀明月喝美酒聊女人。陈老师曾经在我的老家支教一年,我们也曾几度夜游乡村,说天道地,也算亦师亦友,莫逆之交。他自律,每日三省吾身,也不聊发少年狂,偶尔呡一口小酒,也是浅尝辄止。不像苏东坡这老夫子,什么都来,放浪形骸于尘世之间;什么都精通,文学、书法、建筑、音乐、美食、为官、儒释道,凡他触及的领域,皆能到达不同顶峰。陈老师早年研习书法,他的书法没有固定的程式,不按常理出牌,风格丰富,不会局限在某一个点上,时粗时精,时放时收,能经典能流行,底盘很宽。中年则致力于释道之学,对黄老之学、道家文化、佛家文化都作了浅显的了解,逐渐接近传统文化核心区,开始重新审视自我以及世界、生命的三观。于是,我们便见到了今日超然于尘世的陈老师,逍遥于高楼镇的山水间。若有一叶扁舟,猜想他会像范蠡一样出入于蓬莱之境,那样的逍遥,就与神仙无异了。陈老师的骨子里,必向往着苏东坡那样的大诗意、大写意的。只不过舞台不一样,没有像像苏东坡那样豪门背景,有往来无白丁的家族;也没有一跃冲天吼,跻身京城,结交名流,虽身处瑞安小县城这样的边缘山水处,依然坚持梦想的小小抵达。

观照陈千亮老师的书法作品,我觉得用“禅味”二字概括风格似乎更合适。老子的道过于博大,也过于深奥。在陈老师的笔墨间,我更多读到王维“清泉石上流”的空灵和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。”的禅学意味。我不知陈老师师从某书家,影响他最深的是否是瑞安师范的吴进先生。他初学晋唐,再而问道秦汉,真、草、篆、隶、行五体同修,书法、篆刻、刻字三艺俱通。早年书法、篆刻、刻字作品均曾全国及省市大展。他给我们讲课时,再三强调学书要溯本正源,多向晋唐以及之前的书家学,强调读帖,提高眼力和审美层次,强调书法艺术形式要为心灵服务为生命服务,强调神采为上,形质次之。这些书法见识也充分表现在他的作品里,散淡、空灵、古朴,他原来以抱朴散人落款,与他的书法主张和书法审美一脉相承。陈老师的很多书法作品注意留白,这是他书法审美的另一种意趣,中国书法与国画、古典诗歌是孪生艺术,很多原理曲径相通。这几天我在读沈括的《梦溪笔谈》,沈括谈论王维的《袁安卧雪图》:雪中芭蕉,此乃得心应手,意到便成,故其理入神,迥得天意。陈老师的许多书法作品,特别是一些小行楷,意趣难掩。中国画的意境常常在笔墨之外,笔力未逮处,往往有柳暗花明。陈老师的书法风格不属于线条骨坚力遒、结字奇崛险峻、气势雄浑豪迈,也不像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那样抚念摧切,震悼心颜,陆游那样铁马秋风,横扫千军。他的书法更多是从钟繇、汉隶中汲取厚朴的古意,从汉简中吸纳历史感和时间感,从董其昌书法中寻找空灵感。除此之外,因为他有一定的老庄哲学基础和深切的释道关怀,以及漫长游历传统文化而成就的经典学养,让他有了常人所不能到达的无为之境,影响并促使他在书法境域拥有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。

人若知天知地很难,但真正认识自我更难。这一点不仅东方哲学如是说,西方的尼采、萨特、黑格尔也有很多经典的论述。陈老师的自我,非常清晰。他对生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,对世界有不一样的视角,有时我在看陈老师写字,聆听他对书法的理论,他的字就是表现其生活的视野和人生的哲学。读陈老师书法,就是读他的生活,读他生命和存在的态度。他追求着生命散淡的状态,努力无为。这个无为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无为,而是生命的一种境界,一种云淡风轻。陈老师自我放逐到偏远的乡村,寄情山水,悟道得道,并将自己学名改为抱朴山人,求得一种简朴,遵从于心灵的召唤。最近他创作的许多书法作品,无不强烈呈现他的思想嬗变。

《逍遥游》有言: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。书法亦为生活,日常皆为书道,陈老师且歌且行,类似于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命之境,让我等凡人向往,又感叹距离的遥远。

2017.9.7黄昏,暴雨将至前

陈千亮

陈千亮 |1969年生,浙江瑞安人,又署迁亮,号抱朴山人,斋号抱一庐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,温州市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主任,瑞安市书协副主席。
作品一

作品二

作品三

作品四

作品五

作品六

作品七

作品八

作品九

作品十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回顶部